6月19日,我们满心期待地迎来了员工活动日,在这个日子里,十方缘的员工再次回归到了义工的角色,回归到了第一次参与服务的状态,我们短暂地放下了所有中心的事务,重新审视自己的本心,重新做回内在的自己。虽然彼此已经熟悉,但我们还是做了自我介绍,从新的角度认识这些家人们,诉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与目的,并且又一次共同学习了义工服务行为规范,理解了那些条例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全身心地陪伴着老人,这种参与感让每个人都回想起了曾经做义工的日子,也就更加珍惜员工活动日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忘本心,更加用心地做好自己,也为其他义工和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而时间在陪伴中很快地就过去了,我们依旧按照服务流程,在陪伴后与家人们进行了分享,分享服务中的感受和陪伴过程中的发现,实现了共同的成长与进步。
【当天服务案例分享】
静心的陪伴
案例记录者:十方缘义工翟静
今天作为辅助沟通义工和孙莉老师一起陪伴98岁的乔奶奶,还没进房间,就听见奶奶的念佛机里传出“阿弥陀佛”的佛号来,和奶奶打招呼,她喜悦的招呼我们坐下,奶奶胳膊肘撑在两个枕垫上,说这样侧卧着比较舒服。
奶奶念佛,一直在念佛。
对于我来说,陪伴,一直在静心。
奶奶的胳膊抬起来换了换姿势,孙莉老师帮奶奶撸了撸戴在手上的念珠。奶奶说:“硌得慌。”孙莉老师说:“嗯,我帮您往上点儿。”然后两人相视一笑。
奶奶一边心里念佛,嘴动着,一边微微晃动自己的腰和腿,两手互相搓着。孙莉老师先是伸出了一只手抚触着奶奶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的在之间抚触。奶奶说自己的手疼,腰腿疼,这样撑久了肩也会痛。
现在回想上面两个场景才发现,我们的主沟通义工和老人在一起是在用心的交流,往往话还没说,呵护已经先到位了。
奶奶的笑容,主沟通义工的专注,两人祖孙般的陪伴场景,这样美的画面真的想掏出手机拍下来,回去给大家分享这份感受和喜悦,刚这么一想,两个念头出来:第一个想到义工服务行为规范,有助理专门来做影像记录,更要保护老人的隐私;第二个就明白为什么有这一条的出现了,当我想要拍照的时候,觉察到我的心已经不在老人身边了,已经飞到之后如何给大家分享如此美的画面上去了。如果自己的心不在了,如何更好的呵护呢?想到这儿,心又拉回到房间。
50分钟的陪伴,边听着佛号,看着主沟通义工和老人的陪伴,我也一起跟着心里默念着佛号,一开始浑身暖热的直冒汗,后来凉快了下来,感觉到窗外一阵阵清风,自然的陪伴,心静自然凉。
这次陪伴让我更清晰了辅助沟通义工角色的意义,辅助沟通义工在陪伴过程中要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辅助,比如说帮忙协调座椅等事物,与照护人、家属的沟通上进行呵护等等,更重要的是时时觉察自己的心是否在,即使是无法用语言沟通的老人,通过专注的用心的陪伴也可以感受到老人的感受,我们分工不同,但同样重要的是那份当下的陪伴。
感恩这次静心的陪伴,对于我来说,奶奶给予我一份深刻的陪伴,奶奶时刻都不忘念佛,在这50分钟里,聊天,看日历,有人进来房间又出去,奶奶都在念佛,都很欢喜的迎接每一个缘分,所以我脑子里想到两个字“随缘”,想到自己平时如果专注在一件事上,有人打扰的时候,或有自己既定计划被打乱的时候,一下子就会烦乱烦躁的心就会升起,奶奶虽然没用语言告诉我,但在这50分钟里我感悟到了一点,事情来了,欢喜接受,事情走了,欢喜送走,时刻都是在静心的过程中,是自己的心乱了,动了。
近百岁的奶奶,有坚定的信念和方向,此时“阿尔茨海默症”的信息在我的脑海里已然不能和老人有什么清晰的关联,那是生命自然生长的呈现,爱就好,在就好,用心就好,感恩彼此静心的陪伴。
一起陪伴的义工孙莉的陪伴感悟:
遇到乔奶奶的那一刻,有一种家人般的感觉,仿佛我们已经认识了许久,在50分钟的陪伴过程中,作为主沟通义工,我感觉和奶奶之间发生的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奶奶手腕上带着一串佛珠和一串手工编织的红色手环,我把自己手上的义工手环给奶奶看,奶奶说:“我没上过学,不识字。”“没关系,我念给您听。”我边说边给奶奶念上面的字。“好。”奶奶听我念完,说道:“我记性不好,听了也记不住了。”我对奶奶说:“您记住阿弥陀佛就行了。”奶奶马上接着说:“对,我就等着阿弥陀佛来接我了。”平常的一句话,显现了奶奶坚定的信念。
奶奶的念佛机24小时都开着,陪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跟她一起念佛。中间服务助理进出房间,我们简短的聊天,奶奶都是平和的接纳,之后继续专心念佛。奶奶的言行更加诠释了她坚定的信念。服务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信念坚定吗?这个信念是否每时每刻都在引领着我的言行?感恩奶奶唤醒了我。
感恩每一个陪伴过我的生命
案例记录者:十方缘义工王丽萍
2015年6月19日的清晨,天上下起了小雨,我和员工伙伴们一起来到万明医院。
我们陪伴的老人的年龄并不是很大,刚62岁。看到躺在床上的吴大姐,我有些诧异,因为白色的床单下面,盖着一个小小的身体,像个几岁的孩子,脸看上去和实际的年龄还是符合的。吴大姐上半身几乎是裸露在外面,眼睛微微闭上,像似睡着了。右手腕上有约束带绑在床上。她的头是朝向床里侧的。
轻轻的走到床边,看到床头的桌子上摆放着释迦摩尼佛像,我和她打招呼:“阿弥陀佛,您好。”她听到了,露出微微的笑容,我收到了她的回馈,安静的在床边坐下来。首先,用“三不”技术让自己静下来,安住在当下,接纳她目前的生命状态,看到眼前就是一个鲜活的美丽的生命,在《心经》的音乐声中,静静的与这个生命合二为一,我们是一体的,一起沐浴在空灵的美妙的音乐里,全然的接纳,全然的合一,我们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第一首王菲的《心经》放完后,她说冷,护工给她盖上了衣服,我接着放第二首轻音乐,她听了一会儿,表示还是要放佛教的音乐,我就又放了一首《大悲咒》的音乐。
我们全然的沉浸在音乐里,听到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的美妙,偶尔听到外面有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欢快的叫着,也有不停的蝉鸣。阳光也悄悄拨开了乌云,露出明媚的笑脸。天空格外的晴朗,微风荡漾着窗外绿树叶,好美妙的当下,无比感恩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和吴大姐就是这样在一起,静静的享受当下的美好!
四十分钟的陪伴结束了,她依然静静的躺在那里,我们和她道别,她很平静的和我们道再见,没有一丝的留恋和伤感,我心里充满了感恩,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是她陪着我,享受美好的音乐,多么幸福的一个上午!
感恩生命里每一个陪伴过我的生命!
一室的喜悦与安宁
案例记录人:十方缘义工蒋晓婷
又一次来到万明医院,感觉亲切又熟悉,这里是我第一次作为义工参与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的地方,至今,都能回想起当初自己直面生命时的震惊与无措;这里,也是我真正听到、看到陪伴是如此被需要和被践行的地方,每一次服务都让我得到爱的滋养、获得坚信的力量。
今天,带着虔诚的感恩之心,与晓敏一起走在万明的三层楼道中,寻找那位又将遇见的美丽生命。很快,我们找到了她,伴着敲门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室的清凉,移动视线,我们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奶奶。她安静地躺着,半睁着眼睛,像个婴儿一样纯净安祥。我们顺势坐在她的床边,目光汇合在一起,那里没有躲避,没有询问,只有自然的交融。
进房前,门上贴着的护理说明上,列着奶奶的很多病情和注意事项,每当看到这些,心思不自觉会动一动,感慨于老人的承受与担当。但当你看到这双眼睛,那里没有一点儿的痛苦与无助,目光,就是那样静静的流淌。
因为这样的目光,我被牵引着,我们一起进入了美妙的时光。我们一起享受美丽的天空,雨后的空气,绿树和花丛,一起倾听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曲,一起感受呼吸的起伏,彼此间的同频。似乎没有了时间,又似乎进入了永恒,直到被同伴晓敏轻轻的唤醒,要离开了,仍希望留驻一室的喜悦与安宁。
我们向奶奶告别,本以为很细小的动作,却还是惊动了她,要更慢,要更缓,要更轻柔。此刻,何止我一人,在经历生命的觉察与唤醒。
感恩遇见,感恩陪伴,感恩爱!
无声的陪伴
案例记录者:十方缘义工黄金颖
在这个下着雨的清新早晨来到万明医院,我和谭青老师分到了一组陪伴张叔叔,敲门进去的时候,张叔叔躺在床上,一进门就看见桌子上放着没有吃的早点,护工大姐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还说:“你们好好陪陪他吧,他不愿意吃早饭,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我们轻轻的坐在了他对面的床上,谭青老师说:“我们陪您待一会儿好吗?”张叔叔面无表情的看着我们说:“我不想说话,你们去陪其他的人吧。”这样的话他说了两遍。主沟通义工谭青老师说:“我们在这里不说话,陪您坐一会儿。”张叔叔说“那好吧!”谭青老师就闭上眼睛很安静的坐着,我也感受到了一份宁静,轻轻的闭上了眼睛,但是脑子里面全是要做的事情,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张叔叔柔和的注视着谭青老师,当我们说时间到了,要走的时候,张叔叔跟谭青老师说:“谢谢!”然后我们给他鞠躬说“谢谢您!让我们在这里陪伴。”我们就退出了房间。
整个过程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感受到对方却感受到了一份宁静。那份宁静来源于主沟通义工谭青老师的宁静,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在在整个陪伴过程中的的不安定和不平静,这是很重要的一份觉察。感恩被陪伴者像镜子一样让我照见了自己。
十方缘案例解读:
十方缘义工在服务中践行着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的核心价值观。对服务对象也是对自己,同样的呵护。在陪伴中唤醒自己都不曾认识的自己,充满爱的能量的自己。
此次服务所用到的十大心灵呵护技术中的同频共振,表面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实际上是用自己的那份宁静的能量带给陪伴对象一份平静。
在下午,所有员工坐在了一起,就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进行的分享和探讨。在过去服务中我们所遇见的,我们一起去感受,重新回归初心,找到源头。我们将一直在路上,一起前行,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明天。
【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祖先慈悲智慧,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诲,
感恩同仁关心帮助,
感恩十方缘分,
因为我们相信:
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
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
就是爱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