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临终之大爱篇(来自燕赵都市报的报道)
发布者:十方缘    查看:4864    日期:2013-12-31 11:15


2013年11月03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近2亿老人,癌症晚期、阿尔兹海默病症、帕金森等临终老人有3000多万。在病魔、衰老以及渐渐走近的死亡阴影里,负面情绪更容易侵扰他们。
    他(她)们更需要爱,需要接纳、尊重与安慰。近年在北京,出现了一个专门针对临终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公益机构———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义工们用大爱,照亮临终老人生命的归途。
“十方缘”义工:大爱照亮生命的归途
本报记者 祁胜勇
心中有爱的陪伴 生命本来就是一体
    晚秋的一天,伴着安详的阳光,“十方缘”的几个义工走进北京颐养年老年公寓,他们,要来这里为几个老人做心灵陪伴服务。
    其中92岁的卢爷爷已经不能说话,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了,今天,义工要完成一场用心灵沟通的交流。
    走进卢爷爷房间,就听到爷爷发出“哼哼”的声音,呼吸声音很明显。义工小杜轻轻地、慢慢地靠近爷爷的床沿,轻声向爷爷介绍自己,告诉爷爷,我来陪您了。
    爷爷听到有声响回应了几声,但眼睛没有看她,眼神看着墙上没有转移。义工坐下,放一首轻缓的音乐,把手放在爷爷手臂上,轻轻抚摸着。当义工的手开始抚摸时,爷爷的手脚有动作,义工知道这个动作是对抚摸的回应,就继续抚摸着。几分钟过去,义工把手顺着手臂慢慢抚摸到肩膀部分,一接触到肩膀,爷爷就明显地把身体往墙边挪,这个反应让义工知道:爷爷此刻不愿意人接触他。义工停止了抚摸,只是把手轻轻地搭在他的手臂上,此刻,义工使用了最静的安慰方式———同频呼吸。
    义工静下心,将自己的念头全部放在爷爷和自己的呼吸上,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去跟随爷爷的呼吸,用这种方式达到同频,从而连接彼此的生命。随着音乐,随着自我的觉察,十几分钟后,义工能很轻松地和爷爷同步呼吸了,两个生命连接在一起,爷爷就能跟随义工的呼吸了,慢慢的,爷爷的“哼哼”声小了。又是十几分钟后,“哼哼”声没有了,眼睛闭上,嘴巴自然地张开着,此刻,义工心里激动了几秒,爷爷也激动了,又开始“哼哼”。哦,是的,爷爷,我和你在一起。爷爷马上回到呼吸上,回到当下。最后,爷爷睡着了,呼吸舒缓,面容不再紧张痛苦,而是变得安然祥和!
    40分钟,义工小杜完成了一次陪伴,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虽然不能说话,但他感受到,还有生命爱着他,与他在一起,没有了孤单,有了安慰与光明。
十个朋友发起了“十方缘”
    “十方缘”诞生于2011年2月28日,由王桂芹、方树功、刘莲玉、谢慧淦、刘丰年等十个朋友自发筹建。
    47岁的方先生本来是搞航天技术的,在航天部工作了八年。后来在一家著名电脑企业工作了四年,他看到了企业有一流的设计和技术、一流的管理,还需要信念才能生产出来一流的产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养老行业,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刚开始是帮助各种养老机构搞了四年养老院建设,后来又有四年做养老院的护工及管理人员培训。两年前,方先生发现北京的养老院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好,软件的服务也变得职业化,只是很多临终的老人,特别需要生命的呵护。
    这里指的临终老人不是指明天就去世的,还有一个过程,他们被确诊为不可治愈,其实生命周期还有十个月到三年甚至更长。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老人们的心中会出现恐惧迷茫、焦虑,甚至是痛苦绝望,这些负面的情绪会特别地多、特别地集中,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临终关怀。
    义工们和老人家沟通时还发现,老人对生命的那种绝望、孤独的背后,是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爱。
    发起人王女士,她的理由很简单:喜欢。她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16岁时,她曾经在医院里看到一个护士,闪现的善美之光让王女士感觉她就是一个天使,王女士就想变成她那样的天使,于是就有了终生的理想。
无条件的爱创造奇迹
    服务于老人时,他们从心理学、生命科学、安宁医学护理、传统文化与生命关怀、社工学等学科中广泛吸纳营养,在实践中,他们探索出呵护老人心灵的十大技术:祥和注视、同心倾听、同频呼吸、经典诵读、握手抚触、音乐沟通、舞蹈沟通等等。
    其中的核心是无条件的爱: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当一个人面对另一个生命,对自己念“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时候,就会觉得和那个生命融入在一起。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零极限技术”,就是对你身边的生命,不管他是什么状态,轻轻地对他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都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位九十岁失能的老人,义工方先生陪伴他的时候,就放一段音乐,同时用舞蹈和老人沟通,老人在听到优美的旋律的时候,看到方先生舞蹈的手的时候,他的模糊的眼睛一下放光了,好像看到自己三岁的生命,在那里舞动。那一刻就是陪伴临终老人达到的一种宁静、喜乐、非常祥和的美妙状态。
    有位将军已经三次脑栓了,处于植物人状态,意识不清楚。和这样的老人怎么去沟通呢?用目光“祥和注视”的方法,他眼睛看不见;用耳朵“同心倾听”呢?他也不会说话。用手去抚触他,他没有太多的感觉。这时方先生就给他诵读传统经典。
    还有一个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老人痴呆症的一种),不接受任何人,她的表达没有家人会读懂,经常会暴怒。王女士陪伴她时,先是静静地、祥和地去注视她,十多分钟后老人看了王女士一眼,说出了一个字“滚!”
    但王女士没有动,因为平时老人是不说话的。她突然间想起了一首歌《女人花》,就悄悄地用手机放《女人花》,当老人没有拒绝的时候,王女士就轻柔地跳舞。在王女士和另外两个义工的影响下,老人的手也有动作了,她还要起来,要把自己被唤醒的爱表达给王女士他们,当其他房间的四个义工也来到这个房间的时候,她见到每一个人都要拥抱一下、亲一下。
    在那一刻,老人枯萎的生命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花,义工们在心里也体会到了花开的喜悦。
    经过“十方缘”服务过的老人,感受过宁静祥和,有一种纯然的爱的感觉一直陪伴着他。
老人在用生命教育着我们
    一位义工说,老人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他用生命在教育我们,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爱。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感受到付出爱就是得到爱。凡是去养老院的义工,出来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本有的爱和爱的传递。
    开始,十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计划用业余时间一年内服务100位老人,没想到三个月就完成了。后来又计划完成200位,一个半月就完成了,到2011年年底的时候,他们已服务了1000人次。
    爱是一个最强大的动员,大家在呵护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中那种本有的爱,会把自己的朋友亲戚介绍来。另外,一些中学、大学的老师和学子觉得此事很有意义,集体报名,“十方缘”会给这些孩子培训,带着他们去养老机构感受那份爱。
    “十方缘”要求义工首先要呵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呵护好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义工伙伴要互相呵护好彼此。在这基础上,再去养老机构、社区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陪伴服务。
    一个人除了愿意呵护好自己的父母,也愿意帮助老年人,“十方缘”会签一个协议书,他就成为一星级义工。
    现在“十方缘”在全国的义工人数已经有3240人,以年轻人为主体,仅在北京,已经服务了3000多人次,签约的有20多家养老院。
    “十方缘”的努力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社工委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公共培训空间和两个工作位,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了他们的两个心灵呵护项目。今年9月,“十方缘”获得了首期“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资金。资深义工、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精神心理学的周正顺博士获得“中国慈善人才十强”的称号。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评价说,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关心怎么活的问题。生命最后的历程,可能是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但是被我们社会,甚至被我们自己忽略掉了。不去关心生命的临终,那么我们就会很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十方缘”的贡献告诉人们:爱这些老人,就是爱所有的生命,这种伟大的平等、一体、无私的大爱,让人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http://epaper.yzdsb.com.cn/201311/03/47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