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灵呵护十大技术】祥和注视
发布者:十方缘    查看:9758    日期:2016-03-25 17:00


十方缘 爱与陪伴 老人心灵呵护十大技术 《祥和注视》视频

https://v.qq.com/x/page/g0547ixlspx.html



    一、什么是祥和注视

祥和注视是通过眼神进行交流的一种陪伴方式。凝视着,静静地凝视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生命在一起了。祥和,既是这种陪伴方式的前提,也是这种陪伴方式的过程,更是这种陪伴方式的结果。也就是说,用自己祥和的目光,祥和地注视着老人,使彼此达到祥和或更高程度的祥和状态。

祥和注视的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内心的祥和。放空身心,把生活中的一切琐事烦恼暂时抛却,让我们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全然投入到爱与陪伴的状态中来。第二,在整个注视老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祥和状态,觉察自己的内心,观照老人的状态。第三,通过一段时间的祥和注视,让自己的内心进入更深一层的祥和,也让老人能够进入祥和状态。

要注意祥和注视的适度距离。对于失明、失聪、昏迷或植物人等状态下的老人,距离可以略微靠得比较近,以利于老人能够顺畅地捕捉和接收到我们的信息和能量。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或极度敏感脆弱的老人,距离可以适当稍微远一点,以避免让老人产生压迫感和局促感,不破坏老人的安全感。对于那些内心极度排斥和不愿意交流的老人,当难以被老人接纳时,距离远一点也是没问题的,比如,可以站或坐或蹲在门口或床头或其他距离比较远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老人,通过内心反复念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来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祥和注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这种目光的交流,让老人接收到我们传递过来的祥和气息和善意能量,让他感受到温暖和爱,从而化解老人内心的抗拒和排斥,为后续服务的展开打下情感交融与彼此信任的基础。

祥和注视适用的服务对象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老人,也可以与其他陪伴技术相结合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尤其适用于如下状态的老人:语言表达困难者、视力和听力丧失者、严重抑郁症患者、内心极度排斥和不愿意交流者、植物人、昏迷状态者等。

二、如何做到祥和注视

1.自己要先做到祥和

自己内心的放空、宁静、慈悲、专注,是做到祥和注视的前提条件。人的情绪和能量就像无线电波一样,肉眼看不到,却可以传递给他人。生命呵护生命的真谛,就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正面能量,去置换老人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能量。同时,要让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正面能量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和得到补充。因此,做好自己,呵护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处于安静祥和的状态,是陪伴老人使其达到祥和的前提条件。

2.始终保持自己在较高的祥和能量状态

当老人或周围的环境充满比较多的负性能量和情绪时,极可能耗损掉我们本具的祥和能量和破坏良好情绪状态。因此,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启动内在的能量再造系统,源源不断地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获得补充。比如,可以通过零极限、观想、冥想和默默祈祷等方式,维持自己较高的祥和能量。

零极限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内心的各种念头和想法彻底地清除,恢复到完全归零的状态;并且反复在内心念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提起内心的正念,放下顽固的执着,夯实深沉的大爱,传递友善的信息;在臣服和柔顺的心境里,与自己内心的抗拒、恐怖等情绪和解,与周围的环境和面对的老人和解。所谓臣服,其实就是完全的接纳,安住在当下。

另外,如果愿意并相信,还可以观想老人是光,是菩萨;观想自己就是光,就是爱。在深邃浩瀚的宇宙万有里,在无穷无尽的星际时空中,彼此之间用光照亮,用爱温暖,滋润着蓝色的地球,孕育着生机盎然的世界。

3.通过播放轻音乐等辅助手段装点环境

运用祥和注视的老人呵护技术,需要有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通过播放轻缓柔和而又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利于营造出这样一个好的陪伴环境。也可以根据老人的状态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嘈杂混乱的外部环境,往往容易使人内心躁动,情绪难以安定。老人,尤其是患有抑郁症、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或处于新环境适应阶段的老人,则更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或牵引。

音乐是情感交流的通用语言,每一个音符都可能是拨动心弦的密钥。在音乐的选择上,忌用节奏快、声音大、震撼性的音乐。最好能选择轻柔徐缓和耳熟能详的音乐,比如传统中国民乐、近现代老歌红歌和经典流行歌曲、钢琴曲和佛教梵呗唱诵等。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老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做及时调整。

我们可以与老人一起,感受空气中飘动的每一个音符,捕捉每一个音符中所蕴含的生命能量。轻轻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绪,让我们把全副的精力专注在每一个音符上,观照乐音的起伏、波动和消逝。在音乐的辅助下,寻找与老人的同频共振,实现爱的连接和心的交融。

4.通过同频呼吸来捕捉老人的生命节奏

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有些老人可能目不能视,或者有意回避他人的目光,建立连接和实现同频可能存在困难。那么,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捕捉老人的呼吸节奏,来实现生命的连接。比如,可以观察老人胸部的起伏,或者口鼻呼吸的张合,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逐渐达到与老人在呼吸节奏上的一致,进而实现与老人的连接与同频。

5.通过爱的表达来帮助老人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爱的表达,来帮助老人稳定情绪和疏导内心的郁积之气。

比如,在轻柔优美的音乐声中,用柔缓温暖清晰的语言,引导老人朝向光明与美好的地方行进。你现在很安全,很温暖,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我们在一起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都理解你,支持你,跟你在一起不要担心,放心地往前走,往光明的、明亮的地方走,那里很温暖,很安全,没有病痛,没有忧愁,只有快乐和幸福。反复运用诸如此类的引导语言,帮助老人放下内心的忧愁恐惧和躁动不安,恢复宁静祥和。也可以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带着爱、喜悦、宁静和祝福。

6.可以考虑配合使用其他技术

在运用祥和注视的方法时,可以考虑配合使用抚触沟通、零极限三不、同频共振等技术,以期达到更好的陪伴效果。比如,可以一边握着老人的手,或一边轻轻拍打老人的肩背或身上的被褥,一边祥和注视着老人。或者也可以同时将祥和注视、抚触沟通与零极限和三不等技术混合使用。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1.内心不要抱有任何期待

  不要期待老人会有任何积极反应和回应,不要有陪伴成功的期待,也不要有陪伴不成功的沮丧。秉持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的心法,把每一次陪伴都当作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陪伴。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一个当下;当下一念有爱,生命便得温暖。任何对自己或对老人的期待,都是额外强加给自己和他人的负担,必须放下这种期待。

   2.老人极度排斥和拒绝时的处理方法

由于人的秉性各异,对于老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回归到孩童时代的率性和真实,因此,出现被老人婉拒甚至粗暴拒绝的情况,也是不足为怪的。若实在难以接受,我们可以选择安静地退出,尊重每一位老人当下的感受,完全接纳每一位老人当下的情绪,也遵从我们内心的感受。

从更深的层面来讲,老人越是拒绝与人的交往和交流,可能越是表现出他对爱的缺乏和渴求,其实更需要爱与陪伴的心灵呵护。在既往的个案中,曾有一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几十年的耄耋老者,由于长期找不到可以倾心交流的对象,再加上自己性格本有的一点点清高和孤傲,导致在外人看来特别怪异乖张,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和交流。在陪伴的初始,被老人以各种理由和语言粗暴地拒之门外,后来在义工伙伴的不断呵护之下,发现了打开老人心门的兴趣点,开心地聊起了中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而一发不可收。人性中的真善美得以彰显,人与人之间爱的通道得以连接。当然,这对义工伙伴的考验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不必强求,随缘就好。

四、案例解析

1.案例一

   今天安排要去回访上次另一位义工陪伴过的李爷爷。(点评:作为义工,一般很难每次都去陪伴同一位老人,也不必刻意要求长时间多次陪伴同一位老人。同一位义工长时间多次陪伴同一位老人,可能容易彼此产生精神上的依赖,甚至产生类似亲情的情感。由于亲情往往有其狭隘性、占有性和操控性,容易产生执着和贪恋,最终会伤害到我们自己,甚至彼此伤害。因此,为了避免产生类似的困扰,一般不安排同一位义工多次陪伴同一位老人。但是,适时对一些曾经陪伴过的老人做回访,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陪伴前后老人的状态,有利于对心灵呵护陪伴服务效果做出评估。这样,可以总结和分享经验,传承爱与陪伴的文化。)李爷爷在陪伴之初,从院方得到的消息是脾气比较暴躁,不高兴了就要打人,也不喜欢自己的老伴与其他老人交流,看见了就生气。(点评:在某种程度上,提前对老人的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采用合适的陪伴技术,有助于提升陪伴服务质量。但是,很多情况下,若提前了解到老人的一些消极负面信息,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则可能成为陪伴服务的障碍。若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秉持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心法,全然放空自己,力争不受到负面信息的引导和影响。其实,不必刻意地去打听和了解老人的背景情况,同样可以做好爱与陪伴的呵护工作。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上次陪伴,我刚好是做助理拍照,可以看到上次义工陪伴的状态。那时李爷爷背对着义工伙伴,根本不看一眼,只让一个义工靠近,动作大一点就仿佛要生气的样子。但在沟通的过程中,看到李爷爷在慢慢接纳我们,陪伴的义工可以用手给他的背部轻轻地抚触,还说着轻柔温暖的话语。但李爷爷始终没有看我们,似乎也不能说话。

    回访前,我没有告诉同去的义工伙伴关于老人之前的状态。我自己也在内心里放下之前的印象,我们都是以最新的、第一次的感觉去陪伴他。(点评:对陪伴对象没有成见,自己的内心不被既有的信息所干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放空自己,以全然接纳的心态开始爱与陪伴之旅。)走进李爷爷房间,房间里很安静,爷爷也静静地躺在床上,微睁着眼睛。我慢慢地靠近,俯下身和爷爷的视线平行,带着微笑轻轻地和爷爷打了招呼。爷爷看了看我,很祥和。(点评:与老人交流时,注意保持与老人平行或略低的体位。)我轻轻地继续问候:爷爷,最近不错吧。上次来,还给你抚了抚后背呢。爷爷对我的话没有做出回应,但也没有情绪,还开始对房间里另外一位义工家人与另一位老人嘻嘻哈哈的聊天感兴趣。我就跪坐在床边,紧靠着床沿,也顺着爷爷的眼神走,对他说:他们呀,也是十方缘的义工,看他们聊得很开心哈。爷爷抬着头看着,瞬间微笑了起来,笑得很好看。爷爷,你笑的时候真好看。(点评:与老人的交流,要秉持完全的平等心,不要把老人当病人看待,而是当做完全意义上的鲜活的生命,与自己无二无别,自然而然地聊天、问候,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慢慢地,我把手放在爷爷手上,他没有拒绝,但只是放着。(点评:适时配合抚触沟通的呵护技巧,以期与老人更好地建立连接。)静静地,时不时说句话,时间温柔地流淌着。但爷爷还是不会长时间地看我。(点评:不同的生命个体是有差异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需要信任,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也不需要抱有任何陪伴成功或效果良好的期待,顺其自然,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

    在此期间,我跑去与另一位老人打招呼,回过头,就看到李爷爷又在看我们,而且笑得更好看了。(点评:祥和注视,是彼此之间能量的激荡。)

    临走时,我对爷爷说:握个手吧,我们走了,有机会下次再来。爷爷见我伸出手来,赶紧把自己的手缩了回去。哈哈,好吧,不握就不握,我们走了。当我走到门口,回过头,看到另一位义工家人也在和李爷爷告别,那位义工伸出手,爷爷也伸出了手。(点评:以对待孩童的心对待老人。当老人拒绝时,不必在乎他的用意,随顺就好。)

    当第三次去陪伴李爷爷时,爷爷看着上次给他拍的他自己微笑的照片,定睛看了好一会儿。爷爷又笑了,笑得更好看了,笑的时间更长了,笑里透着一份祥和。虽然不说话,就是用眼神,适时交流着,就很美好。(点评:生命之间爱的流动,在于信任关系的建立。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只要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那么,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和美好。)

2.案例二

何爷爷80多岁了。当我们走近何爷爷时,爷爷正在活动室,放着电视,屋子的另一边有好多的爷爷、奶奶和护工在看电视。何爷爷则在一个边角低着头静静地坐着。我们走近爷爷,轻声地和他打招呼,爷爷说着什么,但我听不清楚。我和另一个义工就凑到爷爷的耳旁问候爷爷,告诉他,我们是十方缘的义工,来陪他聊聊天。爷爷说没什么可聊的,我们说那就讲讲他的过往,让我们也学习学习,爷爷则说没什么好讲的,然后就低下头沉默了。(点评:陌生人的突然到来,老人可能会有恐惧感而产生排斥,这是正常的反应。生命对生命的呵护,需要有爱的连接作为前提。)我们就静静地呆在爷爷的身边,面带微笑一直看着他。(点评:遇到这种情况,义工伙伴很熟练地使用祥和注视的技法。)我们心底一直在说:爷爷您辛苦了,感恩您一生的付出,感恩您老一辈给我们创造了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我爱您。(点评: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是与老人建立爱的连接、赢得老人信任的重要心法。)等过了一小会儿,爷爷开始抬起头来看看我们,然后又低下头了,可是过一会儿,他又抬起头来看看我们,然后又低下头去了。(点评:爱就是这样逐渐互相连接上了。生命与生命全然地在一起,是融化恐惧和排斥的利器。)我们就这样面带微笑,一直看着爷爷,而不管爷爷看不看我们。当爷爷看到两张喜乐的、全然和他在一起的笑脸,慢慢地,爷爷就抬起头和我们说起他的故事,说自己有七个儿女,全在国外,他们有好长时间没有来看他了,家里打官司等等。而我们还是一直看着爷爷,祥和地看着爷爷。(点评: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我们只是一个用心的虔诚的倾听者。任由老人的情绪宣泄,等待生命得到释放的湛然。)爷爷说到难过的地方,我们依然平静祥和地看着爷爷,给予让他感受到您说吧,我们听着的眼神。(点评:共情。快乐着老人的快乐,痛苦着老人的痛苦。表达我们在一起的那份踏实和彼此的懂得。)

慢慢地,爷爷就岔开话题,开始问我们是从哪来的,我们回答:十方缘。(点评:通过祥和注视等爱与陪伴的技法和心法,老人已然找到了自己本自具足的力量,走出情绪的泥沼。)爷爷就会问:十方缘管饭不?我们回答:管。爷爷就说要吃饱,别饿肚子。我们说:好,我们现在吃的可好了。然后就相视一笑。我就看着爷爷,说我们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爷爷就拿着我们送他的照片,一直不停地跟身边的其他老人说:十方缘来看我来了,这是十方缘,他们来看我了。然后身边的其他老人会附和说:是的,十方缘来看你了。整个氛围非常的喜乐。感恩老人!

3.案例三

奶奶80多岁了,卧床,语言功能弱。(点评:刚一接触,就对老人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基本评估,有利于帮助确定陪伴的方式。)我跟奶奶问好并作了自我介绍。奶奶的眼神没有看着我,而是看着旁边的墙壁,只听见她的呼吸有些急促,双手在胸前被子下面交叉抓动着。我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双手,(点评:运用抚触沟通的技法,通过人与人之间肌肤的接触,迅速传递爱的能量,让生命感到温暖和安全。)她停止了抓动,看着我,嘴巴一张一合,好像在说着什么,但没有声音。只是看得到奶奶的舌头伸不直,好像只有一半的样子。我专注地看着奶奶,并微笑点头以作回应。(点评:专注地看着奶奶并微笑点头以作回应,就是在运用祥和注视的技法。专注,表明自己的内心非常放空、宁静,注意力集中。微笑,表明自己的内心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祥和能量。)奶奶仍只是发出像呼吸声一样的声音,呼吸急促,双手也比较僵硬。我抚摸着她的手,微笑地看着她,并在心里重复做零极限,默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过了一会儿,奶奶呼吸平衡了下来。(点评:结合零极限的运用,使自己彻底臣服和柔软,让自己的正能量得到不断加强。当两个生命真正全然建立起爱的连接之后,老人的呼吸平衡下来,表明老人对陪伴者的接纳和信任。)我用一只手抚摸着她的额头,问奶奶:能不能听到我说话?这一次她说话有声音了,虽然不太清楚,我还是听懂了,她说:能。我问她之前见过我们的伙伴么,她说:有,一个月了。和奶奶之间有了断断续续的交流,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问奶奶姓什么,奶奶回答姓:…………”(点评:通过抚触沟通和祥和注视的技法建立起与老人的连接之后,把握时机与老人进行语言的交流。)我专注地看着奶奶,手也从开始到最后都一直握着奶奶的手,感觉就真的像是握着自己亲奶奶的手一样,没有一点距离,心里很开心。(点评:生命与生命陪伴在一起时,彼此滋养。)

我带了歌本,就想着给奶奶唱个歌儿吧。我问奶奶看不看得到字,她说:不识字,没读过书。我就问奶奶:您喜欢听歌儿吧?奶奶说:喜欢。我就说:唱首歌给您听吧。奶奶摇头说:不唱,声音大了会吵着别人了。当我听明白了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奶奶真的好有爱,这么小的细节上都能替身边其他人着想,从心底对奶奶更加有了敬意。(点评:老人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他们用生命演绎给我们看。从老人的点滴之中,让我们感悟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本自具足的圆满的爱。)

(点评:这是一个综合运用了祥和注视、抚触沟通、用心倾听、零极限等技法的典型案例,各种技法和心法的灵活运用,都非常好。一般情况下,一次好的陪伴,往往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结果。)

4.案例四

我和另一位义工分配去陪伴王爷爷。王爷爷长期卧床导致身体起褥疮,又由于他的手不听使唤乱抓乱挠常常把褥疮抓破造成更大痛苦,因此院方决定将爷爷的手用约束带绑在床边上。爷爷侧躺着,我们进来,他就看着我们,眼睛里都是陌生与恐惧。(点评:及时觉察老人的状态。)我们给爷爷打了招呼,但爷爷很明显的不愿意和我们亲近。于是我和伙伴就坐在爷爷对面的床上,就这样微笑着望着爷爷。(点评:开始祥和注视。)一开始爷爷的眼神游离,并不愿意看我们,但过了一会,我和爷爷的眼睛对望。看着他,我把心情平静下来,慢慢地,爷爷眼睛里的陌生与恐惧消退了很多,开始跟我们对话,问我们是哪里的,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交流。(点评:让自己的心情放松和宁静,增强自己的祥和能量,帮助提升老人的祥和能量,逐渐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消除老人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全感。对于脆弱、敏感等特质的老人,运用祥和注视的技法,非常柔和,有利于促进彼此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但爷爷总说着:你们快走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类似这样的话语,但尽管这样,我们和爷爷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点评:不管老人说什么,我们都一如既往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我们慢慢蹲在爷爷的床前,不时地用手抚摸着他的手、额头。

5.案例五

我和两位义工伙伴一起陪伴韩奶奶。刚进去时看到奶奶像个弥勒佛,总是笑呵呵的,是一位很富态的奶奶。我们一开始聊得很开心,但当提到自己的儿女的时候,没想到老人陷入了悲伤,因为老人的儿子前不久意外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奶奶说到这里特别伤心地哭了起来。(点评:当老人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时,作为陪伴者,不必惊慌失措,在就好,陪伴在老人身边,就是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老人的一切现状,不分析具体的事情,不评判老人的遭遇,不给当时的状况下定义,我们能做的就是全然地听老人诉说,感受老人的感受。因为我们并不能帮老人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人死不能复生,所以在听老人的诉说时我们也才能不掉入自己的情绪中。(点评:随时保持自己的觉察,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让自己不陷入情绪中。也是对老人最好的呵护,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感受到老人爱自己的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孩子拉扯大的确不容易,所以我回馈给老人两句话:是的哦,是的(点评:就是用心倾听,不乱抢话,不多答话,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共情,用简短明晰的语言表达对老人的理解和支持。)当我注视着老人的眼睛,对老人说这两句话的时候,老人的泪花又涌了上来,但我能从老人的眼神中看出,她知道我懂她。(点评:祥和注视。有时候,一个温暖的眼神,几句贴心的话语,就是最好的帮助,也是最大的安慰。)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份爱是天下父母的爱,是我们心中对于亲人的爱。不禁想起了我对自己家人的那份爱。老人说着说着,渐渐走出悲伤的情绪,并能自己安慰自己说:过去的都过去了,日子还得好好过不是。我们相视微笑,爱唤醒了我们,找到内心的力量。感恩老人的信任!(点评:每一个生命本身都是圆满具足的。作为陪伴者,我们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医,不是来拯救老人的,也不是来给老人医病的。只是通过爱与陪伴,老人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老人找到本自具足的力量,来面对人生的变故和身体的衰老病痛。随顺生命本来的样子。)

6.案例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两位义工伙伴一起去陪伴老人。在宁静喜乐的频率中,我们在一起。

刚一进去的时候,老人不让任何人碰她,义工伙伴就在一旁守候着,伴随着祥和的音乐,我们三个人的内心渐渐地都平静了下来,老人嗞嗞的咬牙声、急促的呼吸声也渐渐地平息,护场的我能感受到整个房间的宁静与舒适。(点评:陪伴刚开始的时候,一方面,往往老人会有陌生感和恐惧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陪伴者的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此时,通过播放轻音乐来营造祥和的氛围,通过爱与陪伴的心法让自己安静下来,进而让老人慢慢接纳义工的介入。)后来义工伙伴让我到老人面前,坐在床边,看着奶奶的脸,那一刻,仿佛看到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你面前真的是一个婴儿,她也不会说话,她表达需要的方式一定是肢体及声音,同样的,临终老人的表达也是如此。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点评:用喜乐和欣赏的心态祥和注视着老人的脸,去感受生命从出生到衰老的轮回。其实,陪伴的是老人,成长的更是我们自己。)

我打开手机播放了那首《生命之河》。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滴滴水,终将在一起,流入大海中,生命的河,喜乐的河,渐渐流入我的心窝。随着音乐的播放,我一边轻轻地给老人哼唱着,一边轻轻地在老人盖的被子上拍打着,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渐渐地,我的手跟随着节奏轻轻地抚摸老人的手臂和肩膀。(点评: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适时运用抚触沟通等呵护技巧,彼此感受生命的质感,可以进一步强化陪伴的效果。)我们四个人一起在歌声中,在爱中,在宁静祥和的氛围里同频共振,共同分享着这美好幸福的时光。老人看看我,我也看看老人,微笑着。那一刻,幸福的感觉成为永恒。

7.案例七

我们三个义工进入老人的房间,有两位奶奶在。两位义工去呵护靠里面的奶奶,我一开始在旁边护场。后来我观察这位奶奶也不是真的睡着了,时不时听到什么动静就抬眼看看周围,于是我决定待在这位王奶奶身边。于是我从她的对面坐到了她的旁边,我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看她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虽然她坐着轮椅,轮椅上面有围栏,防止掉下来。我并不想打扰她,想让这个孩子睡得甜美,做个好梦。后来奶奶睁开眼,看看我们,我也微笑着看着奶奶。(点评:祥和注视,是连接心与心的桥梁。)她又用手摸了摸头发,在她的手放下来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手也轻轻地护在老人的手边。(点评:综合运用抚触沟通的技法。)没想到老人的手如此冰凉,老人体力弱,不运动就会这样。从此我的手不愿离开,像呵护婴儿一样的幸福,闭上眼睛不断在心里默默地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祝你睡个好觉,做个好梦。(点评:运用零极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臣服和柔软,让自己的祥和能量得到不断补充和加强。通过意念与抚触,让老人接收到传递过来的爱与陪伴。)短短的半个小时内,觉得自己能在奶奶身边好幸福,觉得能有一个生命把自己这么安心地交给自己,觉得好幸福。我们让爱通过手彼此传递循环,我感受到爱的能量在我和奶奶之间传递,渐渐地奶奶的手也暖和了。幸福的陪伴,幸福的一家人。

五、现场模拟

1.体验方式之一:两人一组,相对而坐,双方先专注地注视彼此,然后闭上眼睛,讲师在背景音乐下引导学员观想、回忆过去发生的美好的人、事、物,其中重点观想自己最爱的人(父母、孩子、爱人),感受到当时的美好感觉,然后请大家睁开眼睛再彼此对视,体验有何不同的感受。

体验方式之二:两人一组,分AB角色。AB诉说生命中很重要很难忘的一件事,B用心倾听并祥和注视,止语,5分钟后AB都止语,只是祥和注视,3分钟后分享。

体验方式之三:两人一组,分AB角色,都不说话,互相注视对方,感受彼此。

体验方式之四: 选择一个您自己的物品或者房间一个物品,或者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静静地看着他们,看到内心的柔软祥和。

2.每一位参与者都谈谈自己在这个体验过程中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