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缘知识库】SFY1115052义工成长报告 提供者: 邵赫琳 提供时间:20130621
发布者:十方缘    查看:4590    日期:2016-02-21 20:18
 

在十方缘家中成长

 

    步入十方缘老年心灵呵护中心是我心灵认知和成长的一个新起点。

    一星级培训时的案例表演尤如当头的棒呵,改变了我原有关怀理念,“不分析、不判断、不下定义”让我摆脱判断分析的猜想,从说教的误区中走出来。

    音乐柔缓,指导老师告诉我们用手、用心感受音符,我的伙伴轻抚我的手,这不是恋人的手,也不是妈妈怕我跌倒时的搀扶或朋友间握手,而是犹如回到婴儿时一般,享受着充满爱的细心呵护。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窗口,可是此时手成为连接心灵的极佳工具,在爱的音符中感受爱与被爱。

    今年过年去一位阿姨家里作客,阿姨很郁闷,和我提起她和女儿的事:她很有同情心,十分怜爱丈夫带过来的孩子,因为这孩子没了亲娘,对孩子额外地多了许多照料,从而忽视对自己亲生女儿的情感沟通。现在娘俩出现了感情危机,亲女儿也不听她的话,娘俩经常没几句话就不欢而散。我为她放响《静谧的爱》轻抚她的手和肩,她不停地在流泪,我也流下了泪,如果你爱自己的女儿,就在他高兴时、不高兴时、抱怨时、生病时、睡觉时…….轻抚她的手和头,母女连心,这样表达爱和支持远比表述某种观点和劝说更有效。有些事过去就过去吧,这个当下可以在一起,可以爱才最重要。

    上个月见了一位失去孩子的妈妈,孩子脑癌离开人世,她看着孩子被装入棺材抬上车,失声痛哭,伤心不已。也许在心中她恨不得得病的是自己,离开的是自己。之前她常抱着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十多岁了,即使他得了绝症但依然是不弃不离,她多希望上天能给他个奇迹。有人在劝这位伤心的妈妈“人总是要死的,早走也就早摆脱病苦了。”这位妈妈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这个孩子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消失,我上去搂住她的肩,她把头依在我的肩上,我和她一起感受悲伤,渐渐我抱的更紧了,希望她可以感受到力量,感受坚强。我们可以悲伤,经过悲伤后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坚强。十方缘改变了我的一些行为方式,以前我常用语言和说教道理来和别人交流,然而我们毕竟是有情众生,情到深处时,什么道理都懂却无法自控。自强的生命会用时间疗愈伤口,无声胜有声。

    十方缘是个有趣的平台,明明是老年心灵呵护中心,但却成为义工们成长的平台。曾经满怀热忱地认为十方缘会教我们和老人说话的技巧,护理老人的方法,但到了这里却把我满满的激情换成了平静。十方缘是义工们成长的乐园,“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是保护所爱的人别受伤吗?是思念和牵挂吗?是倾情的付出吗?在十方缘成长中我找到的答案是“接受”与“尊敬”,尊敬身边的生命、接受发生的一切际遇。一种缺乏接受与尊敬的爱是对方想要的吗?有时爱这种崇高的情感也会变成暴力。十方缘的服务中充分的体现了对老人、护工和院方的尊重,也让义工们从中收获了接受不同个体生命的境遇,横向拓宽了义工心量、纵向深入了义工对生命的理解。

    到养老院遇到过临终老人、植物人、健忘证老人、瘫痪老人;沉默的、爱哭的、健谈的、爱叫的性格迥异;和老人们谈天说地,有告诫我们年青人要好好学习技术的、有以自己儿女为豪的、有觉得儿女不孝的、有爱唱歌作画的,每个老人都是一幅画,只要你肯耐心欣赏就会读出蕴意,老人是无字的天书,句句都真实不虚。

    感恩生命,感恩十方缘。

 

服务案例分享

    上午我和姚老师负责陪伴一位89岁的老人,院方说老人最近有时喊叫,影响别人休息,安排我们陪陪他。

    老人坐在椅子上,我们先做自我介绍,说要陪陪他,他没有拒绝。和他聊天问他以前做什么工作的?平时喜欢什么?

    “我在合作社工作,我平时买肉,爱吃肉,大块肉。”

    “还喜欢什么?”

    “点心,还有茶。”大爷想了好大一会儿,费力地从记忆中才找出答案。

    老人耳朵又大又厚,我们为他按手、揉耳朵,我们进屋后他一次也没喊过,最常说的是“恩”,老人给人的感觉好可爱,真像一个大宝宝。“你是个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是你们家的宝,也是我们的宝。”开始老人不承认,不说“恩”,沉默了。

    “儿女有你在,虽然不天天在一起,但一提起来:我爸爸89岁了,可以对别人讲爸爸怎么样怎么样,有爸爸在儿女们心里踏实,有爸全家才好!”听着听着老人“恩恩”地回应,他眼角有点湿了,高兴起来。

    他的小女儿一大早就来了,我们到的时候她在洗浴间给老人洗被单;我们和老人聊的开心时大女儿也来了,喂他桔子,儿女都爱他。

    洗完被单小女儿离开回到房间,问:“你是不是又喊了?”

    “闭嘴,不许大声说话!闭嘴不大声说话!”老人重复着回答。

    小女儿说:“对,记住了。”大女儿也问老人表现好不好。

    这两个女儿显然都十分有孝心。为老人洗澡、洗被单,关注老人有没有吃有营养的东西。这次陪伴也给我上了一课,这种孝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从只言片语中女儿表现出对老人卫生环境的不满,用责问的语气让老人以后不要大叫。也许这个被单一周换一次或二次对于老人来说影响不大,桔子他多吃一口少吃一口也无所谓,如果坐下来问问同屋的老人什么时候在喊,喊了什么,和老人聊天尽量了解他为什么要大喊呢?一个“恩恩恩”的老人为什么这样呢?柔和而缓缓地,只有关怀没有责备,让老人感受他是家里儿女们的宝,他一定要好好地儿女们才幸福,才安心……

    如果没有在十方缘成长,我也会像他女儿一样,对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更关注,以为这样做就是尽孝,可是现在我深深的体会到满足老人心理需要,往往老人和孩子一样在许多时候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我和姚老师建议女儿们平时可以多给老人按手,和他谈心。给老人放《静谧的爱》,“您听听这个音乐……像不像阳光从窗外照进屋子里,照到人脸上……像不像春天的细雨渗入大地……阳光和细雨流到你的身体里,暖暖地、柔柔地……”。接着又告诉他:“有话就说,想说就说,好不好?”他点点头,但要记得:“慢慢地说、高兴地说。像阳光和细雨一样轻轻地、柔柔地说,好不好?”

    老人又“恩”起来,此时他的表情是轻松的。

    我们刚来时他的女儿只是礼貌性地说:“谢谢我们。”,我们走时他们的谢是发自内心真诚的。有的时候不是做儿女的不想做好,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更好。让更多的人加入十方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