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缘 爱与陪伴 老人心灵呵护十大技术 《同频共振》
https://v.qq.com/x/page/y0546xhnsue.html
一、同频共振的内涵
宇宙被认为是物质与物质共振的结晶,所以有人说若能与万物共振,就越接近天人合一的状态。共振是生命获得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同频共振能使人获得巨大的能量,同频共振的范围越广,吸收的能量也就越多。
爱,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积极美好的能量与信息的调谐、同频、共振;同频共振就是爱在生命之间无声和顺畅地流动与传递,有如微风吹过水面,有如花瓣随流水而去,有如肌肤轻轻滑过天鹅绒毯子;同频共振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频率。当这些拥有各自不同频率的生命不断靠近和彼此调谐,逐渐过渡到彼此之间生命的频率更加接近甚至完全一致时,那么,同频共振就产生了。因此,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和实现陪伴者与老人之间的同频共振,共同经历和感受生命与生命之间求同尊异、和而协同的美好。同频共振既是老人心灵呵护的一种技法,也是通过这种陪伴技法需要达到的生命状态,甚至可以说,不管运用何种技法陪伴老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与老人之间的同频共振。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群分其实就是建立在彼此之间同频共振的基础之上的。生命频率相近或相同的人往往容易走到一起来。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彼此寻找频率并相向而行直至同频的过程。在陪伴老人的实践中,只是我们会有意识地去捕捉老人的频率,调整自己的频率,从而尽快实现与老人的同频共振。其实,老人与陪伴者之间是一个彼此适应和相互调整的双向的过程,当陪伴者处于高度宁静、和谐与喜乐的积极状态时,给予老人的引领力量就会很大,从而就能较快地达到彼此之间调谐趋同。
二、同频共振的表现形态
在陪伴老人的具体实践中,同频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1.身体的同频。也就是说,在爱与陪伴中,陪伴者与老人之间在身体动作的幅度、语言表达的节奏和呼吸心跳的频率等诸多方面均非常接近甚至趋于完全一致的状态。老人往往由于漫长岁月的沉淀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出现动作、言语、思维等日渐沉稳甚至缓慢,而作为陪伴者,往往年龄层次和经验阅历各不相同,与老人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入养老院或者走近老人身边时,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频率,让自己从身体和心灵方面都变得舒缓柔和,以便能够更快和更顺畅地与老人建立起连接,实现身体的同频共振。比如,与老人呼吸的同频,语言节奏的同频,动作幅度的同频。
2.心灵的同频。虽然人与人之间在身体、言语、动作甚至思维习惯方面的差异可能十分巨大,但是,人的心灵却可以完全不受任何外在的羁绊而获得自由的发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灵的同频是任何状态下的生命都可以体悟和获得的感受。由于每一个生命都圆满具足大爱的能力,同时每一个生命都渴望得到爱的滋养,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用我们爱与陪伴的频率来激活和引领老人的频率,让爱迅速连接,彼此完全接纳,体悟当下安详宁静喜乐舒适的感受。
3.话题和感受的同频。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都对所谈论的话题很感兴趣,就像遇到人生的知音。比如,老人可能经历过某些历史事件或熟知某些人文掌故,而陪伴者可能恰好对此很有兴趣,反之亦然。于是在共同的话题中感受同频的喜悦。还有一种感受的同频,比如老人聊起自己的开心或伤心往事,引起了陪伴者的共情,反之亦然。于是彼此之间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在欢笑与泪水中完成各自心灵的疗愈。
作为陪伴的技法,同频共振适用的老人类型主要是那些无法正常交流的老人、排斥与拒绝情绪较重的老人、重症昏迷或植物人状态的老人等。面对这种状态的老人,新义工伙伴可能会倍感压力,无所适从,自身也需要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因此,遇到此种情况,不妨运用同频共振的原理和方法,调伏自心,影响他人,共同感受生命与生命彼此建立信任并逐渐趋于和谐的美妙。由于同频共振几乎是所有生命之间和谐美好的呈现,因此,这种技法也可理解为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老人,爱与陪伴就是希望达到所有生命都能同频共振的效果。
三、实现同频共振的路径
1.放空自己,全然安住在当下。一个内心充满了苦恼、忧愁、嗔恨、纠结等不良情绪的人,是难以被别人所接纳的。老人尤其敏感。因此,在走近老人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然地放空自己,放下心中的一切挂念和不良情绪,集中注意力,安住在当下,唤醒和维持自己心中喜乐安详自在的能量。能量虽然无形,但却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在生命之间传递。当老人看到或者感受到一个充满光和热的另一个生命靠近自己时,就容易敞开心扉来接纳爱与陪伴的到来,完成心灵呵护的生命体验过程。
2.觉察与调整。随时觉察老人和自己的状态与频率,放缓自己,与老人建立生命的连接。通过捕捉老人的呼吸、动作、眼神、表情等的节奏来掌握老人的频率,通过自我调适,来达到与老人的同频。同时,可以借助零极限或者“三不”(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或者念诵佛号或者其他老人和自己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3.与其他技法配合使用。几乎所有的陪伴技术都需要运用同频共振的方法。比如祥和注视、用心倾听、经典诵读等,都是为了通过注视、倾听和诵读的技术手段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同频共振。为了达到同频共振,有时候需要借助其他技法而实现。比如,当老人闹情绪时,可以通过用心倾听的方法,让老人尽情倾诉,情绪得以发泄,复归正常的生命状态;或者,当老人情绪低落时,可以运用音乐沟通、动态沟通或经典诵读的方法,通过歌唱、舞蹈或经典的力量转换老人的思维,点燃老人的激情,走出情绪的泥沼。可以说,爱与陪伴的所有心法和技法几乎都是为了建立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同频共振。
四、案例解析
1.案例一
78岁的张大爷还不能接受自己卧床、手脚麻木、行动不便的现状,觉得太苦了。此刻,接纳他的情绪,认同并看到这份不舒服,让他倾诉这份不舒服。(点评:放空自己,全然接纳老人当下的状态,并用心倾听。)聊了一会儿,大爷自我总结了自己颈椎出问题的原因:近50年的伏案工作。是啊,用了50年的颈椎确实是累了,想休息了。(点评:老人本身有疗愈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真正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内在的力量,那么,老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原因,说服自己,接纳自己的疾病和一切痛苦。)这时,顺势用很自然通俗的话对大爷说:“大爷,你看我们用了颈椎50年了,让它不舒服了,它也累了,该对它说声对不起呀,得请他原谅啊。我们还得感谢他,能支持我们工作,养家糊口过日子。”大爷说:“是,请它原谅,谢谢它。”临走时,再把这些话自然地又说了一遍。试着与身体对话,是一种很好的自我陪伴,那份力量就在自己手里!(点评:适时引导运用零极限的方法,帮助老人全然接纳自己的现状,与自己的身体和身体里的疾病和解。)
临走前,大爷一遍一遍告诫我们要照顾好身体。感恩,祝福!(点评:当生命觉醒的时候,不但唤醒了本自具足的力量,还能以自己的疾病为师,帮助他人觉醒。这其实就是一个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生命成长过程。)
2.案例二
我们经常和颐寿轩菜市口分院的老人们做集体活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跟老人互动、连接、融合、欢乐。
一开始让我带领集体活动时,我不敢,怕带不好,会紧张,会投入到如何去做的层面,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像拿着工具书一样。后来我发现为什么有的老义工能那么快地进入状态和老人融合在一起,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呵护好老人,首先要呵护好自己。(点评:保持自我觉知,调整好自己,放空自己,让自己处于高能量状态。)有一次互动的时候,我带领大家大笑,当自己笑出来几声以后,看到老人们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我越笑越开心,也更敢于和老人互动了。看着老人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真实,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老人们在一起,互相看看,看到对方都开怀大笑,也就笑得更开心了。我的心也在笑容中被温暖,内心的那一丝不安也就被融化了。在一起大笑的过程中,将爱传递,将温暖传递。(点评:跟老人们一起玩大笑的游戏,借助这种独特的动态沟通方式,让大家在一起开怀大笑之中达到同频共振。)
3.案例三
这一次跟这里的老人们做集体活动时,在互动的过程中,领队义工在台上教大家手语“我爱你”,带领大家一起做。我们护场的义工就分散在老人们中间,与老人互动,教老人一起来做。(点评:护场的义工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辅助护场义工与主沟通义工需要彼此配合,护场义工需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护场工作。此处的各位护场义工就表现得很好。)刚开始时我们只是教,老人只是学,但后来我发觉,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我爱你”的手语,是完全不一样的。(点评:爱与陪伴的心法,其实就是“用心”二字。所谓用心,就是一种身心同在,就是身、口、意的统一协调行动。)看到我们的义工伙伴在陪伴一位盲人叔叔,他站在叔叔的背后,双手抓着叔叔的双手,“我就是我(他抓着叔叔的手拍拍叔叔的胸前),爱就是爱(左手竖大拇指,右手手心向下平着覆盖在左手大拇指上转圈),你就是你……”叔叔总是做不好“爱”这个字,两个手没有连接在一起,于是义工就解释到:“左手是叔叔你,右手是我,我们接触在一起,就产生了爱,我爱你!”在这一刻,我被感动了,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内心的表达通道,他在用心表达我爱你。(点评:随时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觉察。看到义工伙伴的全情投入,自己也被感动了,被教育了。以人为师,生活处处都可以有学习成长的机会。)之后我和一位老人,一起做了很多遍,一边做一边说着我爱你,一边大笑了起来,我想我们都用心表达了这句经典,表达了每个人内心都具有的爱:我爱你!我们都懂。(点评: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爱,是人类世界所能感受到的最大最美的能量。同时,爱也是人类灵魂通达更高境界的阶梯和通道。)
4.案例四
康爷爷,78岁,脑血栓后遗症,语言功能不是特别强,行动不便。见到他的时候,他就会特别开心地笑。看着他的笑容和他一起笑,在笑容里融化着。今天来到这里,郝奶奶——康爷爷的老伴,拿出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好多诗,郝奶奶的意思是让我们和爷爷一起背诵诗。我就试着提醒一个词“日照”,然后爷爷就开始看着我,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说得很流利。就这样把这张纸上所有的诗都和康爷爷一起背诵了一遍。尤其是《沁园春·雪》,爷爷也背诵得很流利。一边笑着,一边背诵着。大家都特别开心!(点评:通过经典诵读的技法,与老人和周围的人达到同频共振。大家都在诗词的优美意境和诵读的声波振动里达到同频,共同感受在一起的美好。)
5.案例五
第一次陪伴这位奶奶。奶奶说是得到院方安排的通知,告知她有人来看她。明显感受到是因为奶奶的个人素养高而很礼貌客气地请我们坐下,问我们想了解什么,她说她记忆力不好,什么都记不太清,老容易忘记,说养老院这儿都挺好的。虽然奶奶很开朗也很健谈,但彼此之间还是有距离感。(点评:觉察对方和自己的状态。第一次陪伴服务,彼此若一见面就能同频共振,是很难的。虽然老人出于礼貌和修养表现出很热情和得体,但由于彼此的内心还缺少爱的连接,因此有距离感是自然的。)然后我跟奶奶说:“我给您唱歌听吧。”奶奶说她不会唱。我准备把歌本打开让她自己选。最后我们选了一首奶奶勉强能唱两句的歌曲。
奶奶说想看看我们的歌本,于是我把歌本给了她。她不像别的老人看歌曲,而是把歌本从封面到封底仔细看了个遍,说这本书真好。我们的歌本封面写的是“十方缘诗歌集”,奶奶说她最爱诗歌,平时也写一些,还喜欢抄录喜欢的文章、段句、故事、诗词。(点评:终于在老人的喜好方面找到了共同语言。通过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媒介,为最终实现心灵的同频共振做好铺垫。)我一看奶奶的书桌上有《中华古诗词鉴赏集》《中华文学鉴赏词典》等好几本很厚的关于文学的书,而且书里还有记号、书签,瞬间惊叹。奶奶在90岁左右的这个年纪还在看这些书,我在奶奶面前表现出无比的崇敬和惊羡。(点评:恰当的赞美总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礼物。全身心与对方同在,感受到对方的兴趣点,表达肯定与赞赏。)奶奶非常开心地一边介绍她的几本摘抄本,一边告诉我:“年轻人要把美好的东西收藏,特别好的东西要摘抄下来,以后自己翻出来温习时会很有帮助,年龄大了,记不住的。”看着奶奶的抄录本,字迹娟秀,就像奶奶的样子一样美丽。再看里面的文字,天文、地理、历史、民俗、新闻、生活常识、故事、人物等等,真是无所不有。和奶奶一起欣赏着她的几本摘抄本,奶奶开心得像个纯真的孩子,瞬间感觉和奶奶之间又像祖孙、又像朋友、还像儿时的小伙伴了。
当她说我们的歌本好,说里面的歌词真美时,就像孩子看到了喜欢的小卡片、小玩具一样欣喜、珍爱,我们经过咨询领队确定可以把歌本送给奶奶时,奶奶开心地哭了,是欣喜、是珍爱、是感谢!我也非常感恩能在这里遇见这么美的奶奶,和她一起共同欣赏着美丽的诗词、感叹着生命中各种美好的东西。(点评:彼此感受到爱、欣赏和珍惜,连结合一、共振高频的爱的能量。最后彼此在心灵上完全合一,实现同频共振。)
五、现场模拟
1.体验方式一:适量喝一口水,不吞下去,用嘴包水说话,并且一只手不能动,体验老人的感觉。嘴包水说话,体验到一份与老人交流时的耐心,真实感受老人的感受。说话不能利索,一只手也不能动,以此来体验到心能交流,心能舞动。
体验方式二:义工每两人分为一组,一人扮演义工,一人扮演老人。义工教老人学“我爱你”的手语,老人是失明的状态。用心去教,用心去爱,用心去交流。
体验方式三:义工每两人一组,扮演口齿不清的老人,彼此用含混模糊的语言对话。体验自己在完全放空的状态下纯粹通过声波振动来交流的感觉。
2.每次互动后分享各自的感受。